当前位置:铅笔小说原创文学>书库>热门小说>自有日月照山川(科举)> 正文卷 第 49 章 [晋江独发·开封...(2/2)

正文卷 第 49 章 [晋江独发·开封...(2/2)

  

心间多了些触动。

……

……

八月二十日,朝廷钦定殿中侍御史黄齐为开封府解试主考官,直史馆两位学士为副考官。

主副考官提前三日入院,锁院出题。

应试前一夜,橘子依时催乔时为睡觉,乔时为坦然睡到四更,起身准备赴考。

考篮是提前一日就备好了的,吃食是娘亲夜里做好晾干的,三哥、四哥早早告假,一定要亲自送弟弟去贡院。

一家人送考,足足坐了两架马车。

学子急赴考,街马车如水。

贡院外,高墙上连燃火把,学子们提着考篮依序入院,远远可听闻监门官唱读考生姓名和保状。

此时天仍漆黑,火光掩去了几分星光。

乔时为左手拎着食篮,右手拎着考篮,轻松道:“祖父、祖母、爹娘,还有三哥、四哥、姐,我去考个试就回来,晚上记得给我留饭。”

乔见山想起自己三年前赴考时,五弟对自己说的那句“兄长先行,步从此路始,弟弟紧随,相聚青云端”,再看看通往贡院的这一段路,不禁感慨良多,说道:“五弟莫忘誓言,兄弟相聚青云端。”

乔见川本不善贺词,但到底是琢磨了几日,随之说道:“乾坤容日月,山川有时为,五弟此一试,必如登天任取星辰。”

又凑到弟弟耳畔,细声道:“在四哥心里,你实实在在最厉害。”

乔时为提着篮子,不好作揖,笑应道:“谢谢三哥四哥,且等我回来……我进去了。”不远处,一同结保的学子正在招呼他过去。

火光照映下,乔时为小心拎着考篮,免得遗落,又想快走几步,这样一顾一急,背影有几分憨态。

老太太噗呲笑出声:“小安到底还是个孩子,拎着篮子,路都走不明白了。”

乔见川靠过去,附声道:“是呀,五弟还小……”

结果被老太太踹了一脚,“你还好意思说。”

乔见山看着四弟屁股上的脚印,刚张嘴想说话,也被老太太堵住了:“你也不成……端着大哥样,实则还要小安帮劝架。”

……

等点验、入座、发卷

等各类琐事办完,天已蒙蒙亮。

乔时为的号舍偏后偏里,莫说见到主考官了,见到巡铺官都少,胜在一个“静()?()”

字。

周边坐的都是稳重的老举子。

此时,他的桌上齐整摆着几样东西——笔墨、试纸、《礼部韵略》一书和三支蜡烛。

大梁解试延续了唐时的“继烛●()_[(.)]●?●.の.の●()?()”

制度,以日出为始,考官开始巡题,日落后可燃烛继续答题,三烛为限。

一来题量不少,一日答完有些勉强。二来,继烛而书,读书人对苦读、夜读,总是带着些执着的。

《礼部韵略》是唯一准许带入考场的书籍,类似字典,规定了诸多常用字的字音字意,是学子们押韵的工具书。

譬如说,“守()?()”

字三年前还定义为[有]韵,为上声,而今却定位[宥]韵,为去声。

若有不慎,错用了声调,便是落韵。

实则,解试考一日,若是字字翻书去查,时间必定来不及。是以,带上《礼部韵略》不过图个心安,该记的早记住了。

天东泛日光,一声铜锣响,辅考官开始巡题。

大梁科考以诗赋为重,毫无意外,第一题为作赋题,题板上写道:作《孝宣励精为治赋》,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,出自《汉书·循吏传序》。

“竟未限定韵脚?()?()”

乔时为心里暗想。

写惯了黑脸老儿给的题目,忽然不限韵脚,当真有些不习惯。

考“孝宣帝”,理应要想到“孝宣中兴”,在解试里考“中兴”这么大的题目,可见赵大人猜得不假——主考官是官家的人。

若想中兴,须先收复故土,一统山河。加之乔时为前世所学专业为地理,晓南北通经纬,于是有了主意。

大题要用“大笔”来答,况且是作赋,万万不能写小气了。

他在稿纸上写道:“……北漠南河,西山东海。地接黄沙之苍辽,疆连赤浪之喧豗。远者瞻之,近者仰之。华发盼神州一统,丹心为纵横四方……”

谈中兴自然不能无史,乔时为中起一段,专写“历代诸帝之心”,写尽汉高、光、唐太宗的英明之资,宽诚之德。

先有疆土与帝心,方可谈中兴。

赋成,约莫五百字。

乔时为细读一遍,加了些典故增文采,又检查了一遍韵律,这才开始誊抄入试纸。

许是精力旺盛,乔时为抄写时,陷入一种“忘了身在何处”的状态,一心一意皆在笔下,笔笔端正有劲。

直到收笔,一滴汗珠滴在稿纸上,乔时为才端端回过神,想起自己在考解试。

日上中天,秋热如暑,小小号房闷热至极。

乔时为擦了擦汗,解去外衣,饮了些水保持心静。

这时,第二题放出来了,是五道大义题。

三道本经题并无特别之处,奇怪的是两道《论语》大义题。

其一为“子曰: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”,出自《论语·为政篇》。

其二为“君子和而不同”,出自《论语·子路篇》。

何说这两题奇怪?因为这短短两句,历不同,莫衷一是。()?()

而又正巧,新版的《九经正义》里,今年刚对这两句作了新注释。()?()

譬如第一题中,“攻”一字,有人觉得是“治学”之义,有人觉得是“攻击”之义。()?()

对于“异端”的理解也不尽相同,有人理解为“偏离儒家正道的小道邪说”,有人则直接理解为“诸子百家的杂书杂说”。

←本作者mm豆提醒您最全的《自有日月照山川(科举)》尽在[],域名[(.)]←?←♀?♀?←

()?()

不同的词义,自然有不同的句义,再引申出不同的答案。

“君子和而不同”的分歧就更明显了,有大儒认为,此句重在“和”字,讲的是君子秉持自己的观点,也能容纳与自己意见不一的人,与周遭融洽相处。

反对派则认为此句重在“不同”,君子于世独立,和是表象,坚持己见,方能越走越远。

若是放在半月之前,乔时为未必会思索这么多,他大抵会循从《九经正义》里的注释,兼顾古义,从中辟选一角度切入论述,再润色文章,完成答题。

而现在做这两题,他有别的打算。

若主考官是在为官家求贤选才,为何不偏不倚选择世家大儒新注释的句子为考题?此举岂非更利于权贵子弟“答对”中举?而那些没背过新版注释的寒门子,则会因为偏题而落榜。

主考官是试探还是另有企图?

再者,若是没有那日茶楼的事也就罢了……偏偏乔时为那日亲耳听了两个老举子的无奈,心境已变,此时叫他遵循所谓大儒的权威释义,按部就班去应答,他是做不到了。

笔下所写难以违心。

作者有话要说

上一章目录+书签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