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零五章、年
南俄伊尔茨克
这是一个靠着贝加尔湖畔,依水而活的农村城市,却是因着地理位置与蒙古接壤,住着许多的边境少数民族,正是多民族共融的社会。
尽管如此,纯正的华夏人在这里还算是少数,在历史与化上,伊尔茨克都是深受俄罗斯影响的。
武子吟驾着一台破旧的车子,在午时分到了城心的市集去了,这里是个广袤的,由无数小农村结集而成的交易心。每天总有来自无数村落的农民前来买卖农作物。
与此同时,也是俄罗斯南白卫军的驻点。
自内战展开以后,这里的村民都自动受到了**的管辖,缴付粮食为税项。
武子吟远远便能看到农民排列起来的缴税人龙,他便把车子停下,拿出一大袋的马铃薯去排队。
他们必须缴税,因为逃税的农房将被没收资产、甚至被当众的处决。
子吟排了个多小时,正要到了,那**的士兵看到了稀有的汉人,便是警惕的,拿枪指了指他。
武子吟便放下粮食,双高举作投降状。
“华人。”那**士兵便冷厉的一喝,枪柄直顶着子吟的下巴,“说出你的身分。”
“武子吟,居住在湖畔的布罗科夫村。”武子吟张口便是流利的俄语,完美得听不见一点汉人的口音,就仿佛是在这里土生土长一般,“先生,我只是一名平凡的农民。”
“许多汉人都跟从了苏维埃。”那士兵却并没有因此而放松戒备,“如何证明你并不是赭军的间谍呢?”
“先生,你瞧我这身子,光是拿起锄头便已吃力。”武子吟便苦笑说,“我这么弱,不论是**和赭军都要嫌弃了吧?”
那士兵上下打量子吟瘦不拉叽的身子板,还有不高的身段,确实是有理。
他便朝附近的农民说道,“你们有谁从布罗科夫村来的?能证明他是住在那里的?”
便有数名俄国的农妇颔首,怯怯的说他们是子吟的邻里。
那**士兵这才努了努嘴,摆让子吟过了。
“谢谢先生。”武子吟应道,便回去驾了车子,穿过士兵把守的路障,驶进城心去。
二月、十月革命已是数年前的事,苏维埃在莫斯科、圣彼德堡建立无产阶级政权,可这不但没有为俄国带来和平,内战的战火竟是由欧洲接壤的西土缓慢地蔓延开来,直扩散到了全国。
与苏维埃赭军敌对的保皇党、亦称为**,竟是在东方、南方扬起战旗,甚至占据了凌乱段落的西伯利亚铁路。
本来靠近华夏,与汉蒙通商而繁荣的伊尔茨克,便成了**的囚徒,并源源不绝的从当地农民身上榨取粮食、钱财,甚至是女人。
战火荼蘼,**除了有过往拥护沙皇的保守派军官,还有来自英法美的援助,他们要以此报复苏维埃推翻沙皇尼古拉后,从一次世界大战退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