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唔,还未形成定议,”郑可说道:“不过应该很快就能达成一致,重要的是人选问题。阮相推荐了三人,内密院副使阮日,佥知内密院副使阮有光,还有佥知密刑院陶孟珙。”
杨牧云目光一闪,“看来阮相还是倾向于阮氏族人。”
郑可笑了笑道:“本侯推荐了你,王上不置可否,只说日后再议。”
“侯爷,”杨牧云道:“我是带兵之人,出使大明应该是文官的事情,怎么侯爷把下官扯了进来?”
“牧云你文武双全,就不必谦虚了,”郑可说道:“自先王立国时起,我大越就把与大明天朝修好之事当作本国第一要务……”叹了口气,“整整二十年了,却一直未能实现。派往大明的使节无一不受到冷遇,而被赶了回来。若牧云能够襄助我大越与大明修好,当立第一大功……”
“皇上要是承认安南为藩属不早就承认了,何必拖这么多年?看来王上是要重新收安南为交趾的。”杨牧云心中暗道。遂皱了皱眉,“侯爷,请恕下官直言,现在派使节去大明并不是好的时机。”
“哦,此话怎讲?”郑可目光一动问道。
“侯爷,”杨牧云道:“现在大明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征讨麓川上,而且很有可能在平定麓川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安南。现在通使修好必定不会被大明所接受。”
“呃,”郑可的脸色凝重起来,“难道我大越与大明之间一定要不死不休吗?”
“这个倒未必,”杨牧云道:“这就要看大明朝廷征讨麓川进行的顺不顺利了,如果大明军队进攻受挫的话。我大越当立即派出使节向大明奉表称臣,大明皇帝说不定会顺水推舟承认大越为藩属。”
“那要是大明顺利讨平麓川了呢?”郑可问道。
“那大越就应该积极备战了,”杨牧云道:“要是能够抵挡的住大明军队的进攻,大明才能认可大越的藩属国地位。”
郑可默然,他心中不得不承认杨牧云的话有一定的道理。
大明宣德二年,明军损兵折将撤出了安南。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心里是极不甘心的,但他初登皇位,又刚刚平定了汉王之乱,最重要的是巩固自己的地位与权力,安南的事他暂时是顾不上了。因此对于黎利派使前来,他只是申饬一番,要使节回去告诉黎利,只有陈氏子孙才能立为安南之王,其他人大明概不承认。过了一年之后黎利又派使前来,说是在安南遍寻陈氏子孙不着,请大明皇帝封他为王。朱瞻基登时就火了,这不是存心挑战他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么?他当即就想把安南来使撵回去,然后发兵征伐安南,但想一想还是忍住了。因为自永乐年起,大明一直南征北讨,对外战争不断,国力损耗巨大,现在最重要的是修养生息,积蓄国力。(本章未完,请翻页)